市场增容诱发清洁能源供热的三大问题

发布时间:2020-07-27

鉴于清洁能源供热已被植入重大“政治任务”属性,整个北方清洁能源供热市场在爆发性增长的同时,也暴露了大量不健康的问题,必须在制定市场策略时充分考虑。
 
第一个问题,各级地方政府需卡求迫切,但缺乏全面性规划及整体论证,实施方法手段单一,财政承受能力差。清洁能源取暖上升到了政治任务高度,地方政府为准时足额完成任务,清洁能源供热需求呈现了爆发性增长的态势。在这种情况下,各地对清洁能源取暖技术路径及所需配套的基础资源缺乏有效论证。同时,实施路径上不考虑自身的财政承受能力根本无法同北京市相比,却盲目照搬北京政府的直接组织招投标,企业实施工程项目的模式,造成大量项目流标,无法持续推进。
第二个问题,急剧扩大的市场带来了大量良莠不齐的参与者,在原有的商业竞争模式的惯性思维下,整个行业的盈利空间大幅度缩减。从2017年开始,市场上存在两类搅局者,一类是拥有国资背景的大象类搅局者,在城市原燃煤集中供热的清洁能源供热市场上搅局,利用地方政府对央企的原生性信任,成为地方政府的主要谈判对象,但又受制于央企自身冗长的项目审核及决策流程和中央有关文件的限制无法实施,导致大量改造项目拖延。
清洁能源供热
另一类则是直接进入空气能行业的中小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从工商注册数据来看,全国目前正常营业的空气源热泵生产企业4304家。以河北为例,在2017年年中,几乎每个省辖市都冒出了空气源热泵品牌和厂家,企业数量已超过传统的生产大省广东,仅在沧州就有207家企业、任丘有121家。这些企业既无技术积累,又无完善的售后体系,靠搞关系、打价格战的手段冲击市场,造成行业盈利空间大幅度缩减。
第三个问题,原有市场运作模式被市场快速扩张产生的明显的吸血效应所拖累,大量企业后续乏力。目前北方大多数城市的实施路径主要是照搬北京的项目改造模式,因此参与企业主要仍然延续原有的制造商—工程商——用户的模式。然而,光北京市场就基本耗尽了工程商的垫资建设能力,造成北京市场中后期直接出现制造商垫资建设的局面,进而发展到像天津武清等地区要求厂家垫资,大量资金押在当地,资金无法回笼,影响了企业的再生产能力。